-
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釋智海:做推動佛教中國化的實踐者
今天我們講佛教中國化,我的理解更多是佛教的時代化:這個時代需要佛教做什么,而佛教如何奉獻出相應的價值!苯,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內江市佛教協會會長、內江市圣水寺方丈智海法師在內江接受中新網專訪時表示,佛教中國化要與時俱進、與時代“合拍”。
-
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原副主委劉建軍:憶扶貧往事 念“甜蜜”事業
劉建軍先后擔任過縣政協、市政協和省政協委員、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全國政協委員,參政議政和建言獻策近30年。長期與農業、農村、農民打交道的劉建軍有著很深的“三農”情結。他圍繞“三農”政策和落地執行情況、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改進職業農民培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等,提出40多份提案議案。
-
四川藏語佛學院院長甲登·洛絨向巴: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甲登·洛絨向巴1946年出生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3歲那年,按藏傳佛教宗教儀軌,他被認定為甘孜縣大金寺活佛。1983年,甲登·洛絨向巴參加工作,現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四川藏語佛學院院長等職。
-
熊方軍:甘為“孺子! 助推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
在去年民盟成立80周年時,熊方軍獲得了“紀念中國民主同盟成立80周年杰出貢獻獎”,他認為這份榮耀將伴隨自己一生。談及對未來的展望,熊方軍說:“我將繼續堅守深耕教育領域的‘初心’,隨時鞭策自己,為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也為國家的繁榮富強持續貢獻教育力量!
-
資陽市委統戰部原部長王曉明:基層統一戰線的“尋寶人”
出生于1957年的王曉明,曾擔任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客座教授、資陽市政協副主席、資陽市委統戰部部長、資陽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四川省政協委員等。他在統戰理論、方針、政策等方面頗有研究,是基層統一戰線的“尋寶人”。
-
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鄭鈜:為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積極建言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近年來鄭鈜圍繞應急管理提交多份“擲地有聲”的提案。針對應急管理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存在的困難和障礙,2020年全國兩會上,鄭鈜提出設立“應急管理”一級學科:將“應急管理”作為“融合性的新興學科”,作為管理學學科門類的組成部分;在“應急管理”一級學科下進一步凝練二級學科,培養具有多領域專門知識和較系統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
-
致公黨四川省委會副主委馬宗慧:持續深化“致瀘合作”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馬宗慧曾擔任瀘州市政府副市長10年,也曾擔任全國人大代表、瀘州市人大代表等。如今,作為四川省人大代表的馬宗慧,仍堅持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參政議政。
-
照觀法師:弘揚愛國愛教精神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1963年,照觀法師出生于四川省安岳縣,自幼隨海靜法師修習佛法。1982年6月,他在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出家,1994年7月畢業于中國佛學院。2010年,照觀法師升座凌云寺、烏尤寺方丈。
-
四川省天主教“兩會”副主席潘洪恩:做“愛國愛教”精神的傳承者
56歲的潘洪恩是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人,自幼生活在一個天主教家庭。上世紀90年代初,從四川天主教神哲學院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廣元市,主持廣元地區天主教工作至今,現任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委員、四川省天主教“兩會”副主席、廣元市天主教愛國會主席等職。
-
四川自貢市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海維軍:甘當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潤滑劑”
長期在基層工作,也讓海維軍受到富順當地各族群眾的認可。這些年來,他被選舉為四川省伊斯蘭教協會委員、副秘書長、常委,連續被評選為省市縣民族、宗教、愛國等領域先進典范。2009年,海維軍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榮譽稱號。
-
四川省基督教協會會長張賢升:涵養文化自信 助推基督教中國化
四川省基督教協會會長、成都市基督教三自愛國會主席張賢升表示,基督教中國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詮釋《圣經》,用中國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信仰。
-
成都新聯會會長任志宇:數字時代的弄潮兒 智能企業的“保姆”
今年48歲的任志宇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早年在檢察系統工作,后下海創業開辦律師事務所。2013年,他開始從事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的研究。2016以來,他先后參與了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四川省人工智能聯盟、四川省人工智能學會的籌備工作,并先后擔任成都市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秘書長、四川省人工智能聯盟秘書長,現任四川省人工智能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
四川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釋素全:愛都在每個人的心里
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釋素全對統一戰線工作有著自己的深刻理解。采訪中,他頻繁提及五個認同:對祖國的認同,對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對新時代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他認為,中國人之所以能在災難面前團結起來,奉獻自己,正是源于這些認同。
-
社會工作“老人”代曦:為基層社會治理和人才隊伍建設貢獻力量
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民建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支部主委、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文化藝術學院副院長,代曦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她曾主持或參與制定了《中國社會工作督導指南》、四川省《社會救助社會工作服務指南》《四川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十四五”規劃》等行業標準。
-
中國“母豬營養的一號人物”吳德:從“豬倌”到科學家
從“豬倌”到科學家,吳德在母豬營養研究上執著堅守30年,被國內外同行譽為中國“母豬營養的一號人物”。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吳德一開始填報的是師范類院校和商學院,夢想著可以跳出“農”門。然而,計劃卻被四川農業大學畜牧專業的一紙錄取通知書打亂了。
-
無黨派人士李純:未來的中國建筑將以文化鑄魂、科技賦能
在李純看來,世界各國在經歷城鎮化高速發展階段時,全球化貿易和全球工業化帶來了現代建筑材料、技術的普遍適用性,突破了空間和自然條件的限制,氣候、環境對建筑形式的影響越來越小。同時,全球一體化導致的全球文化趨同,反映在建筑上,就是建筑的地域文化逐步被全球文化所淹沒,建筑的民族性被建筑的“國際性”所取代。
-
四川基督教“兩會”副主席張。涸腥A優秀傳統文化 推進基督教中國化
今年50歲的張健,從小在一個基督教家庭長大。高中畢業后,他報考了四川神學院。上世紀90年代,從神學院畢業后,他從廣安教會一名基層傳道員做起,此后曾任四川省基督教“兩會”常務委員、四川省基督教“兩會”副秘書長,現任四川省基督教“兩會”副主席。
-
宗性法師:勇擔新時代歷史使命 推動佛教健康傳承
宗性法師出生于1973年8月,籍貫重慶潼南,1990年在成都昭覺寺出家,次年依清定上師受具。作為宗教界中青年代表人士,宗性法師始終高舉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旗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努力推動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
羌醫世家第六代傳承人楊福壽:為羌醫藥傳承發展貢獻一生
楊福壽是成都市人大代表,也是四川阿壩州茂縣羌醫世家第六代傳人、成都市金牛區羌醫藥研究所所長。他擅長用推拿、按摩、接骨等羌醫手法治療骨科類疾病。楊福壽出生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雅都鄉半山腰的一個羌寨里,祖祖輩輩都從事羌醫工作。
-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譚小林:用愛書寫人生
今年72歲的譚小林出生于重慶市石柱縣,后到原資陽市磚瓦廠工作。她曾擔任資陽市政協委員、資陽市人大代表、四川省人大代表。譚小林還曾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全國孝親敬老之星”“四川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榮譽稱號。
-
知名僑商薛水和:不負時代機遇 向世界講好“四川故事”
作為四川省政協委員,薛水和積極參政議政,每年省兩會,他都結合自身專業領域與時事熱點,建言獻策,回應民生關切;作為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四川省僑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他熱情組織、推動、參與各項涉僑交流活動。
-
四川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沙福權: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從24歲在都江堰清真寺當阿訇,不知不覺間,沙福權已走過了28年。他說,從個人的理想來說,希望自己這一生能為社會留下點什么。從宗教角度來看,他希望未來的日子里,伊斯蘭教能在中國社會中體現積極的作用,推動民族團結、社會和諧、宗教和睦。
-
糧食安全“守護者”陳學偉:愿盡所能讓國人生活更美好
民盟中央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四川農業大學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學偉近日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表示,曾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是跳出“農”門,而如今的他卻早已又入“農”門。
-
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原副主委夏華祥:建言資政,無愧人生
多年來,夏華祥一直關注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他說,這與自己的成長經歷有關。從小在雅礱江畔長大的他,對江水有特殊感情。他曾見過大洪水的危害,也親眼見到因亂砍濫伐造成水土流失等危害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現象頻發。
-
民進樂山市委會副主委曹紅英:用歌聲傳遞溫暖 弘揚民族聲樂
2015年,曹紅英加入了中國民主促進會。在她看來,民進會員的身份讓她的文藝生涯又增添了更多的責任感、使命感。曹紅英表示,其實自己參加的很多次基層慰問活動,都由民進樂山市委會組織,自己也就慢慢地認識、了解了這個組織!八麄冏屛矣X得非常溫暖,而且跟我的專業也非常貼合!辈芗t英說。
-
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建全世界最大、最好的民間博物館,捐給國家”
樊建川的人生經歷頗具傳奇色彩。1979年9月,22歲的樊建川考入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畢業后到重慶三醫大任教,1987年轉業到宜賓地委政策研究室。在地方,樊建川憑借出色的工作表現,于1991年升任宜賓市常務副市長。就在外人看來這位34歲的副市長正要“平步青云”時,樊建川做了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決定:辭職“下!。
-
海特“掌門人”李飚:民營企業搞科研要有“十年磨一劍”精神
在李飚看來,民營企業要保持創新熱情,而民營企業持續投入研發的前提是有力的政策支持。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李飚還十分關心如何為民營企業搭建良好的產業政策環境!爱斍翱萍籍a品供應鏈受到制約,在航空科技等高科技領域,還有許多核心技術有待突破,這就需要產業政策環境為企業賦能,讓企業敢于投入,把短板和鏈條補起來!
-
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常委劉玉萍:用專業服務社會 為民多做實事
劉玉萍是一名感染科專家,牽頭組建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并擔任主任。如今,她任中國農工民主黨四川省委會常委、四川省政協委員。2007年9月,劉玉萍正式加入農工黨,后擔任農工黨四川省委會常委。這些年里,她一直記得自己最初的想法——為老百姓做事。
-
中國天主教愛國會副主席雷世銀:充分發揮宗教正能量
58歲的雷世銀出生在峨眉山腳下的一個普通農家,家里五代人都信奉天主教。1984年,雷世銀進入四川天主教神哲學院就讀,由此踏上了天主教神職人員的道路!白铋_始我只是對這個身份很好奇,當成一份很神秘的職業看待!崩资楞y表示,后來他將這份職業當作一份愛國愛教的神圣事業,并將天主教中國化作為畢生目標。
-
鐵騎力士“掌門人”雷文勇:積極投身鄉村振興 用技術帶動百姓致富
1992年,雷文勇從體制內“下!,在綿陽成立鐵騎力士。創立之初,包括雷文勇在內,這家主營飼料的公司只有6個員工。如今,邁入而立之年的鐵騎力士已是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在全國建有150余家分(子)公司,員工數達1.3萬。
-
“海歸”博士王濤:為四川經濟社會發展貢獻青年“僑力”
作為四川省歸國人士企業聯合會會長,王濤的主要職責就是服務于在川海外歸國人士,在信息化、大數據、數字經濟等方面進行符合全川戰略項目的投資和產業化的布局。王濤表示,碳中和、數字經濟、新能源等領域,都將是未來招商引資的重點。
-
抗日名將鄧錫侯之子鄧宇民:民革發展歷史與統一戰線密不可分
受父親影響,鄧宇民加入民革,并歷任民革成都市委會第七、八、九屆主委、民革四川省委會第六、七、八、九屆副主委,成都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還擔任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第八、九、十屆中央委員,四川省第七、八屆人大代表,四川省政協第九屆常委等職。
-
青年民建人何金澤:深耕中醫藥領域 致力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今年34歲的何金澤現任四川省中藥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他長期致力于加強科研合作及產業發展融合,借助科技優勢,公開透明化進行中藥材種植、中藥相關產品研發等工作,生產高質量藥材,打造四川省中醫藥品牌,助力集團建設農、科、工、貿、中藥大健康為一體的四川中藥龍頭企業。
-
“何氏骨科傳承人”何浚治:為中醫藥發展貢獻“新階力量”
作為“何天祥傳統療傷手法技藝”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何浚治在工作中積極與社會各個階層開展聯動,推動非遺傳承。他曾多次應邀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以色列、日本等國家出席世界級的骨傷科專業藝術醫學學術會議,講學內容被海外多部權威書刊和雜志刊載。
-
四川省道教協會會長唐誠青:青城山,不僅是一座山
唐誠青建議,宗教活動場所的文物保護應當與其他文物保護享受同等待遇,應當納入文物保護的總體規劃,對困難的宗教活動場所,應當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文物部門要加大文物保護法的宣傳力度,加大對宗教界人士的培訓力度,引導宗教界文物保護行為走向自覺。
-
無黨派人士羅春梅:未成年人保護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未成年人保護涉及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學校保護、網絡保護各方面,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有效推動未成年人保護!睙o黨派人士、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羅春梅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工作正從“有沒有”“好不好”向“更加好”轉變。
-
統戰“老兵”盧世炬:高校統戰工作要走出“圍墻”
在盧世炬看來,高校統戰工作除了要走出“圍墻”、走出“象牙塔”,還要點燃基層統戰工作熱情,打通“統戰工作最后一公里”,避免“上熱、下涼”,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將對統戰對象的關愛落到實處,讓關心不斷升溫,人心不斷凝聚。
-
民營經濟人士陳先德:深耕民族地區 扶貧“靠產業說話”
作為民營經濟人士代表,陳先德曾獲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貢獻先進個人”“四川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四川十大杰出民營企業家”“改革開放四十年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等榮譽稱號。
-
“歸僑醫生”鄧紹平: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展貢獻“僑力”
今年61歲的鄧紹平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先后在瑞士日內瓦大學攻讀醫學博士,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他的研究方向包括肝膽胰疾病的病理生理及臨床移植免疫、異種生物材料、基因工程豬血管及器官開發、糖尿病、移植免疫等。
-
民革宜賓市委會原主委李萬錚:挖掘李莊抗戰歷史 弘揚先輩家國情懷
近20年來,作為研究李莊抗戰歷史的專家,李萬錚經常在重大活動中負責對李莊抗戰文化的講解工作,希望當代年輕人不忘歷史,銘記知識分子在艱苦條件下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傳承做出的努力和犧牲。
-
民革四川省委會原專職副主委何一立:30余年民革生涯三件“難忘的事”
今年68歲的何一立出生于統戰世家,其祖父是四川省文史館第一批館員;父親何翔迥系起義將領,新中國成立后擔任過民革中央團結委員、四川省政協委員等職。上世紀80年代初,何一立從四川師范大學畢業后,即在民革四川省委會機關長期從事專職工作長達30多年。
-
香港青年肖羲清:做川港兩地青年交流的“搭橋人”
今年29歲的肖羲清來四川學習、創業已近9年。他與這個西部大省的緣分始于2011年。彼時,他參加了由香港特區教育局組織的“同行萬里”-香港高中學生內地交流計劃,首次赴川。期間,四川的文化底蘊、經濟建設給對未來躊躇滿志的肖羲清留下深刻印象。隨后,他通過“華僑港澳臺高招聯考”考入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律師杜偉的十三載公益路:拿起法律武器,做一名“俠客”
37歲的杜偉是四川偉旭律師事務所主任、四川省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誼會常務理事,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維護職工權益杰出律師、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從業至今,杜偉在公益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道路上已走過13年,辦理了1000余件各類困難群眾法律援助案件,為1700余名困難群眾追回各類賠償款和挽回經濟損失共計3000余萬元。
-
無黨派人士馮遠:安全是所有建筑結構設計的出發點和底線
作為中國結構工程大師,馮遠從業近40年來主持或參與的建筑工程項目獲得了全國優秀工程設計金獎、中國勘協優秀工程設計一等獎等國家、省部級工程設計獎勵70余項,并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項10余項。
-
四川省張瀾職業教育集團副理事長張雯松:家風傳承 致力教育普惠
張雯松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電子工程系微電子技術專業,畢業后在信息技術領域工作了大約20年后,他突然改變了自己的職業方向,投向教育行業,加入張瀾職業教育集團。談及自身突然的轉變,張雯松說,曾祖張瀾對自己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
-
“最美醫生”王文濤:深入高原斗“蟲癌”,為涉藏地區培養醫療隊伍
55歲的王文濤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10多年來,他頻繁前往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為當地包蟲病防治作出了突出貢獻,2021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獎項。他曾獲中國醫師行業最高獎項“中國醫師獎”,是2020年全國“最美醫生”和2018年的“中國好醫生”
-
鐵路專家陳列:學以報國為中國高鐵建設貢獻“九三”智慧
從業30余年,陳列所做過最有成就感的事,便是促成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簽單。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推進,中俄兩國啟動了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陳列作為中鐵二院重量級專家,負責編制了該項目的勘察設計投標書。經過多方的艱苦努力,2015年,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的勘察設計合同成功簽署,成為了中國高鐵走出去第一單。
-
民建四川省委會原副主委童若春:做多黨合作事業的傳承人
今年73歲的童若春于1985年7月加入中國民主建國會,曾任成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建四川省委會副主委、民建成都市委會主委、省青聯副主席等職。在她看來,自己的所有成就都與父親的言傳身教分不開。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成就,便是將從父親身上繼承的民主黨派人士的優良傳統盡力發揚。
-
民進巴中市委會主委秦淵:用文學藝術的感染力凝心聚力
本著對文藝事業的濃厚熱情和激情,秦淵在1990年參加工作后便開始不停創作各類文學作品。截至目前,秦淵已創作了300多件文藝作品,包括大型四川曲藝劇《望紅臺》、大型話劇《滴灌》、大型民俗音畫《下里巴人》等。
-
長江守護者楊欣:保護長江不能只靠政府,更需全民參與
楊欣是一名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今年59歲。數十年來,他持續在長江源地區開展科學考察、建立自然保護站、保護長江源野生動植物、推動長江源生態環境保護,被譽為“保護長江第一人”。
-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耿福能:大涼山走出的“好醫生”
雖然工作十分忙碌,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耿福能始終懷揣履職熱情。他時常去基層調研,進行實地考察。履職期間,耿福能先后進行了66次調研,撰寫了106條建議,共計165312字。耿福能說,新時代他將不斷向前,為國家發展建設、為民眾的美好生活貢獻力量。
-
九三學社成都市委會副主委解慧琪:為提高中國再生醫學科研水平奉獻青春
1974年出生的解慧琪,是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首位骨外科女博士。2001年博士畢業后,她并未如眾人期待那般成為一名優秀的顯微外科或創傷骨科醫生,而是選擇了離開臨床,投身科研一線,在組織修復與再生的基礎研究領域,為中國老百姓能夠用上便宜、高質量的國產修復材料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
-
達扎活佛:新時代賦予活佛新的責任
1967年9月,達扎活佛出生在若爾蓋縣班佑鄉一個牧民家庭。1982年初中畢業后,遵照十世班禪大師的開示,達扎活佛到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拉卜楞寺出家為僧,并在拉卜楞寺受沙彌戒,賜名圖丹嘉措。1990年,被認定為第七世達扎活佛,法名達扎·尕讓托布旦拉西降措。
-
西昌學院院長賀盛瑜:培養本土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促進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
今年58歲的賀盛瑜已從教38年,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后獲得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首屆教學名師、四川省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在老師們心中,她是不斷為民族高等教育奔走吶喊的“拼命三郎”
-
“巴山豬王”張育賢:民營企業要發揮龍頭引領作用 勇擔鄉村振興重任
談及所獲得的榮譽,張育賢直言自己不是在做慈善,只是盡自己所能去資助身邊的人走出困境。作為當地扶貧助學的“先鋒”,張育賢經歷了家鄉貧苦的生活,也見證和參與了家鄉民眾脫貧攻堅的歷程,“看到父老鄉親一步步擺脫貧困,過上富裕的日子,我覺得付出和努力都很值得!
-
非公經濟人士顏澤文:投身鄉村振興 助推“川茶興千村”
顏澤文表示,在“川茶興千村”行動的具體推進中,為更好發揮民營企業引領帶動作用,川茶集團將進一步推進茶產業生產標準化、數字化和茶產品特色化,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千村千店“雙千工程”建設,即做優做強1000個川茶產業特色村,做響做亮1000個“天府龍芽”品牌專賣店,帶動全茶產業鏈100萬人就業。
-
攀枝花市統戰部原部長張敏:基層統戰工作要用心、用情、用力
張敏認為,新時期的統戰人、統戰干部,首先要把政策理論學好,講究方法、講究藝術、講究政策地認真負責做好統戰工作!白鼋y戰工作,不僅要有責任感,還要有方法,要善于與黨外的同志打交道!蓖瑫r,她提出,積極培養青年統戰干部和黨外代表人士也是統戰工作的重點之一。
-
四川省新聯會副秘書長曾文忠:甘當民族地區公益普法人
今年49歲的曾文忠,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人,自幼在一個蒙古族、漢族、彝族、藏族等多民族混居的村莊長大。從鹽源縣民族中學畢業后,他考上了大學,后來當過老師,也曾在政府部門工作。2000年左右,他轉行成為一名律師。
-
北川縣委統戰部原部長李光輝:我們都是感恩奮進的“北川人”
說起這兩件大事,土生土長的北川人李光輝不無自豪。他說,地震發生后,當全國人民的愛心向北川匯聚,所有北川人都鼓起了重建家園的勇氣,“我也要替遇難的人好好活下去,好好工作,為北川人民服務!
-
海歸”博士李涵:解決中國實際問題不能套用“西方理論”
2017年1月,李涵擔任四川省政協委員,積極為四川發展建言獻策。在工作中,李涵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和四川省委科學決策,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其“集聚要素資源推動川南沿江經濟發展,加快構建全省經濟新的增長極”的建議被吸納到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中共四川省委關于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
-
民盟四川省委會原主委吳正德:心系百姓憂 躬身做實事
1945年出生的吳正德,是電磁場和微波技術領域的專家,本碩博均就讀于成都電訊工程學院(現電子科技大學),1995年任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并擔任民盟四川省委會主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職。
-
非公經濟人士丁文軍:深挖泡菜“學問” 助“新國貨”揚帆出海
丁文軍說,要用標準化車間生產標準化產品,品質過硬的泡菜才能更好地走出國門,企業依靠技術升級創新來獲得市場競爭力,例如我們起草了中國國家泡菜行業標準,還建設創新實踐基地,聘請專家團隊,與大學、專業科研機構合作,實現企業長遠發展。
-
民進南充市委會原副主委陸雅平:發揮名師作用 與青年教師共成長
陸雅平1987年大學畢業后,來到四川省南充高級中學,成為了一名英語教師。從教30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的她不僅擔任了南充高級中學英語教研組長,還是全國優秀教師。陸雅平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三尺講臺,先后培養了100多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知名高等學府。
-
“巴蜀鬼才”魏明倫:戲劇不是遺憾的藝術 希望后繼有人仰頭看戲
從藝70余年以來,魏明倫創作的多部劇作蜚聲海內外,《變臉(節選)》載進人教版語文教科書,《潘金蓮》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海外出版……他也在2021年獲得了“中國文聯終身成就戲劇家”榮譽稱號。
-
天主教新時代“踐行者”王懷茂:天主教中國化是畢生的奮斗目標
“實踐證明,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就不可能有一個穩定的中國教會!蓖鯌衙f,必須認識到,天主教要始終牢記堅持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堅持和深化中國化方向,把信仰修持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信眾的行為修持,這才是天主教的立足之本。
-
雪域高原的“扶貧團長”李進:送文藝下鄉是精準扶貧的一把“金鑰匙”
事業取得成功的李進對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有著深刻理解!罢驗閲覍嵤└母镩_放,抓經濟建設,才出現了第一批民營企業家!崩钸M說,企業家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回饋社會、履行社會責任,“如果僅僅是從事非公有制經濟,僅僅為了獲取利潤,那還稱不上一個企業家!
-
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何天谷:文史工作要傳承創新、貼近時代
無黨派人士、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知識分子聯誼會會長、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長何天谷近日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積極組織館員圍繞崇文鑒史等職能開展系列活動,努力為文史專家、藝術家搭建講好中國故事、傳承巴蜀文化的平臺。
-
四川省政協港區委員李雨桐:利用互聯網平臺講好中國故事
今年46歲的李雨桐在成都出生長大,目前定居香港,現為倍爾特咨詢顧問集團董事長,長期從事港澳臺和國際戰略研究。同時,他在大數據處理、開源情報分析和輿情引導等方面為相關部門長期提供及時有力的決策建議,并為各級政府和上市公司提供戰略咨詢服務。
-
成都泡小校長黃藝竹:“雙減”政策為學生自由發展提供更大可能
談及“雙減”政策落地落實帶來的變化,黃藝竹感慨道,很多學生的生活真的因此發生了很大變化!拔覀冎芤坏街芪宓南挛缯n程結束后,有兩個小時的延時服務時間,學生是可以在學校里面用這個時間把所有作業全部做完,甚至好多孩子都可以不用背書包回家了!
-
“海歸”博士后王暾:專注災害預警科技創新 打通災害預警“最后一公里”
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一個有相關知識背景的學子,我當時就決定回國從事地震預警的科技創新工作,一直堅持了13年!苯,中國地震局地震預警技術研究成都中心主任、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接受采訪時表示,地震預警信息早發出一秒鐘、多傳播一公里,都對挽救生命有無法估量的重要意義。
-
民建四川省委會原主委王恒豐:助推四川經濟建設 民建始終在一線
王恒豐強調,民建四川省委會在培養企業家和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求企業家愛國、敬業、守法,另一方面也積極幫他們解決相關問題!氨热缢麄冊诎l展過程中遇到‘玻璃門’‘彈簧門’等問題時,我們便幫他們呼吁,聯系政府有關部門解決問題!蓖鹾阖S說,“在改革中,身處風口浪尖的民營企業,既要‘弄潮’也要守法,從而實現發展!
-
無黨派人士柏凡:從田間到餐桌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我們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絕不能與人爭糧,與糧爭地。要大力選育優良的農作物種子,不能受制于他國!卑胤步ㄗh,為了“端牢飯碗”,中國還應守牢耕地紅線,保護好優質耕地資源,研究解決農業現代化相應的技術和人才問題,并提前謀劃以后誰來種糧問題。
-
創業老兵聞濤:佩戴黨徽做物業的“大管家”
做企業,除了自身功夫,聞濤堅信“功夫在企業之外”,“企業家是國家、社會的一員,有責任和義務為社會貢獻力量,企業不應只盯著自己,也要看到社會的需要、民眾的需求,這樣才能長遠發展!甭劃f。
-
澳門人蔡明威:不遺余力推動川澳合作“譜新篇”
“走在大街小巷,地上看不到垃圾,整個城市感覺既有條理,又有歷史底蘊!被貞浧饘λ拇ǖ牡谝挥∠,蔡明威笑道,干凈的環境、可愛的大熊貓、種類豐富的美食以及熱情的四川人,都讓自己對四川“一見鐘情”!八拇ㄊ且粋富有魅力、充滿能量的省份,發展前景非常好!
-
臺胞林家湘:臺盟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 積極推進兩岸交流
“希望年輕人要加強政治學習,在思想上要樹立起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痹谡劦綄δ贻p人的期盼時,林家湘將政治學習放在了首位,他還希望臺盟的青年盟員能夠加強和島內民眾的交流,增強島內民眾對祖國的認同感。
-
鈕小明憶20多年前西南交大教學改革 推動工科學生提升人文素養
“我們國家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需要大多數人接受更好的教育,推動全民素質提高,而不是只培養精英。中國今天的發展成就,與高校擴招后人才層出不窮是有很大關系的。教育界有責任為國家培養各式各樣、各條戰線的杰出人才!扁o小明表示。
-
民革四川省委會原駐會副主委張慶成:為社會進步“大膽”提出好建議
作為民革的一名老黨員,張慶成認為,民主黨派成員在參政議政中,首先要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拔覀兛磫栴}的角度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只要是為了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就要大膽提出好建議!
-
十世班禪畫師尼瑪澤仁:傳承民族文化,“一刻也不敢放下畫筆”
在尼瑪澤仁看來,藏族傳統唐卡大都以原始宗教為內容,無法傳達出新時代鮮活的文化氣息,只有把藏族民眾的生活通過國際通用語言、通過現代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才能讓更多人了解這個民族的歷史,了解他們現在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
院士石碧:見證中國從“皮革弱國”到“皮革強國”的轉變
在石碧看來,統戰工作不僅在戰爭年代有重要意義,在和平年代更為重要,因為這是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最大限度地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法寶”。無黨派人士和廣大留學人員應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和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中作出應有貢獻。
-
省社會主義學院原院長李學明:“書寫”話統戰
李學明的“統戰之路”是由四川省委原書記楊超開啟的,楊超也是他心目中極為重要的“領路人”。1981年,李學明開始給楊超當秘書。當時,楊超分管統戰工作,李學明則負責聯系統戰工作。在給楊超當秘書的3年多時間里,李學明學習了如何寫書、做筆記,一共寫了3本書,記了14本筆記。
-
青年教師顏旭:從“青椒”到“紅椒” 我與社院共成長
出生于1978年的顏旭,現任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四川統一戰線研究智庫首席專家,主要從事統一戰線、多黨合作、民營經濟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長期跟蹤、孵化基層統戰工作創新實踐,參與孵化的創新成果曾獲全國實踐創新獎項。
-
“僑三代”王麒:留學報國是唯一“志愿”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王麒十分關注新能源汽車發展,曾提出“加大國家扶持力度,促進新能源汽車普及發展的建議”“進一步規劃完善新能源汽車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議”等。王麒表示,每一次的議政建議都能深深體會到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而自己作為致公黨黨員,也在認真踐行與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初心和使命。
-
楚一行:我的人生觀就是“無我”
在這位為黨的統戰事業傾注了大量心血的“老統戰人”看來,做好統戰工作有兩個訣竅!拔覀兊慕y戰對象是同盟者,所以我們必須充分認識他們,看到他們的優點和缺點!背恍斜硎,只有從心底了解統戰對象,才能真正將大家團結起來,做好統戰工作。
-
民進四川省委會原主委茍建麗:多黨合作的參與者、實踐者、見證者
在談及最令人難忘的統戰故事時,茍建麗說起了幾件“小事”。她表示,將每件“小事”做好,同樣能體現多黨合作的制度優勢、釋放團結共事的魅力,也正是因為諸如此類的“小事”,讓民進在多黨合作事業的舞臺上不斷貢獻力量。
-
王勇策: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痹谧龇枪洕ぷ鲿r,王勇策常把兩項原則掛在嘴邊:對民營企業要親近,與民營企業家交往要清白。王勇策表示,一方面,統戰干部要加強自身建設,通過廉政教育堅定統戰干部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制度力量進行約束,以黨紀國法打擊腐敗行為。
-
新中國第一位藏族博士格勒:我的一生有兩個母親
作為新中國的藏研人,格勒自豪地表示,自己退休卻沒有“褪色”。近年來,他依然在藏學領域辛勤耕耘,為培養更多的馬克思主義藏研人而繼續站在講臺上,做一個永遠發揮余熱的黨的藏研人。
-
劉曉峰:中國發展過程中蘊含著民主黨派的貢獻
在劉曉峰看來,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曾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的三大法寶。到了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要團結廣大的人民群眾,去實現富國強民,統一戰線此時起到了關鍵作用!耙簿褪钦f,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不能把民主黨派的貢獻分開!
-
藍逢輝: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
在藍逢輝看來,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形成的專業建議,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真正發揮代表人士作用的關鍵體現之一。去年,在四川省委統戰部的帶領下,藍逢輝同四川省新聯會各級會長、副會長在宜賓學習考察并結合實際建言獻策,這就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發揮作用的良好創新模式。
-
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原院長楊岐:傳承核工業精神 為實現核強國夢而奮斗
無黨派人士,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原院長楊岐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通過幾代核工業人的接續奮斗、艱辛探索,中國核動力事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蓬勃發展。
-
“高校統戰人”邱梅:用心用情做好統戰工作
邱梅表示,高校統戰工作涉及面很寬,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強,作為統戰工作者,她常常有本領恐慌之感,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和研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才能適應新時代對統戰工作的要求和需要。
-
彝族法學教授王明雯:舍“小家”為“大家” 為國獻力永不悔
談起工作來,王明雯眼神堅定、仿佛有說不完的話。她溫柔地笑著說,不論在哪個崗位上,自己始終心系國家和民族地區發展!巴苿余l村振興、提升教育水平、持續關注民族地區法治建設,我想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
“農民的朋友”劉永好:參與鄉村振興是民營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劉永好表示,下一步,“光彩事業”要轉向全面鄉村振興工作,動員更多企業家發揮資金、市場和產業等優勢,幫助更多農民朋友擴大規模和產能、提升生產效率,為鄉村振興做貢獻,“這是新形勢下‘光彩事業’的新格局!
-
歸國留學人員代表周濤:用大數據為中國未來賦能
“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僅能具有獨立探索的精神,還要有強烈的集體主義精神,愿意為國家、為理想犧牲自己的利益!敝軡硎,當下有一個流行詞叫“躺平”,但在他心中“躺平”不是真的幸福,科研人員只有將自己的夢想、人生的價值和國家發展相結合時,他才會感到真的幸福。
-
作家阿來:用更寬廣包容的視點書寫中華民族文化
在阿來看來,黨外知識分子不能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每個國家的公民在認同國家制度、遵守國家法律之外,首先應當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叭绻恳粋人,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這對于黨的事業也好,或者是國家政策也好,是最大的一個助力!
-
董玉梅:統戰工作越干越有感情
董玉梅認為,黨員干部要樹立統戰意識和統戰思維,要善于與黨外人士合作共事,在合作共事中進一步提升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黨外人士自身也要堅定信念、干好本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能力,促進黨外代表人士隊伍的迅速成長。
-
最美志愿者寒露:用文化打破貧困桎梏
在寒露看來,多年來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中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民主黨派更應該緊緊地團結在共產黨的周圍,做好助手,做好參謀,為民族的復興,為中國進一步走向繁榮富強,盡我們的綿薄之力。
-
民建瀘州市委會原主委楊征洪:留在黨外為國奉獻
“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傳承、發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將對黨的感激、尊重、熱愛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各自的領域踏實肯干,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睏钫骱闉槟贻p一代送上寄語,愿他們能將黨的初心、統一戰線工作的初心薪火相傳。
-
四川女婿洪清農:愿做助推川港交流的堅實橋梁
洪清農說,在見證和參與了四川脫貧攻堅進程后,冠城集團將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助力四川廣大鄉村釋放更多發展活力;在中國香港(地區)商會—四川分會層面,他將帶領商會爭取組織更多川港企業家互訪,以期加強合作。
-
王增建:構建積極健康宗教關系 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在王增建看來,2004年《宗教事務條例》實施以來,宗教工作開始全面走上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在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維護宗教界和信教公民合法權益、促進宗教和睦與社會和諧、規范宗教事務管理、服務治蜀興川大局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
四川省委統戰部原部長肖光成憶統戰生涯:難以忘懷的“黃金歲月”
肖光成說,統戰工作十分重要,“統戰工作對于鞏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至關重要;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健康發展;能夠促進非公經濟壯大、成熟,鞏固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
四川省委統戰部原部長張廷翰:不忘老朋友、廣交新朋友、深交好朋友
四川省委統戰部原部長張廷翰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統戰部是代表黨去團結聯系黨外人士的,是做團結工作的、和人打交道的部門,他一直把交朋友作為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希望新一代統戰人能夠把這項重要工作延續下去。
-
四川省委統戰部原部長王于談統戰:交朋友要少點衙門氣,多一點人情味
王于表示,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統戰部的基本職能是“了解情況,掌握政策,調整關系,安排人事”,自己在擔任四川省委統戰部部長期間,圍繞這四項任務,始終堅持團結、堅持原則、公道正派、以誠相見,為黨廣交、深交黨外朋友,促進四川統一戰線事業蓬勃發展。
-
四川“百名統戰人說統戰事”活動在蓉啟動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以“同心慶華誕·攜手新征程”為主題的四川“百名統戰人說統戰事”活動28日上午在成都正式啟動。四川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田向利,中國新聞社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明新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