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u1ext"></pre>
    1. <table id="u1ext"></table>

    2. 中新社四川分社正文

      首頁 > lyxw > 四川日報

      一針一線穿引文化傳承與鄉村振興
      2023年03月20日 13:41 來源:四川日報 編輯:曹惠君

        【履職歸來】

        3月17日10時,全國人大代表、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花間刺繡專業合作社刺繡工喬進雙梅,手拿繡品走上永樂小學非遺教室講臺,為孩子們上小涼山彝族刺繡課。

        身穿繡有彝族傳統羊角紋的對襟長裙,喬進雙梅這堂課,就從彝族刺繡的傳統紋樣開始。

        “窗格紋、云彩紋、火鐮紋……”講臺上,喬進雙梅用一件件繡品,展示小涼山彝族刺繡的紋樣圖案和基本針法;講臺下,該校3個年級的35名學生聽得聚精會神。來自6年級1班的曲別小花尤為認真,在她的繪圖本上,鉛筆畫成的刺繡紋樣旁還用漢字、彝文和拼音記錄了指法和針法。

        “孩子們,希望你們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10時43分,喬進雙梅用這句話結束這堂課。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用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喬進雙梅從北京歸來后馬不停蹄,依托當地“非遺進校園”活動,在馬邊7所學校開設“彝繡課堂”。下一步,她計劃在馬邊中小學校園常態化開設彝繡課程,更好地將小涼山彝族刺繡這一非遺技藝傳承下去。

        剛走出永樂小學校門,花間刺繡專業合作社刺繡工李曲子迎了上來。她想讓雙梅阿內(彝語:姐姐)為自己的彝繡網店出出招。李曲子從事彝繡已有11年,想通過網絡平臺擴大銷路,卻因經驗不足犯了難。喬進雙梅告訴記者,從北京返回馬邊后已有6位繡娘找到自己,大家的問題都與“彝繡”“致富”這兩個關鍵詞有關。

        在喬進雙梅看來,繡布上穿梭的針線,一頭牽著文化傳承,另一頭連著鄉村振興!耙妥宕汤C是馬邊發展農村新產業的好路子!彼榻B,從2015年至今,當地已通過線下線上方式培訓3000多人學習彝繡技能,帶動800多名繡娘“零投入”實現居家靈活就業,人均年增收超過8000元。

        喬進雙梅說,接下來將在產品設計、品牌打造、版權保護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彝繡+鄉村治理”“彝繡+旅游”等發展模式,讓彝繡產業真正成為彝鄉群眾鄉村振興路上的“發財樹”“致富路”。

        【返鄉手記】

        從北京回來后,我陸續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收到來自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有關全國兩會精神宣講的“預定”。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合理安排這些熱情邀請?又該如何傳達、宣講全國兩會精神?最后我決定將宣講第一站定在刺繡工坊。

        社員們學習熱情高漲,提出了大量問題。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代表,國家對鄉村振興及優秀傳統文化保護的重視令我倍感振奮,鄉親父老對于產業發展的熱切期盼又讓我壓力倍增。

        接下來,我將立足工作實際,專注于非遺傳承和彝繡產業發展,繼續拓寬彝族刺繡居家靈活就業的路子,探索“彝繡+”發展模式,強化技能培訓,提高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核心品牌競爭力,多出新品、精品,帶動更多彝鄉群眾增收致富。

        □牛萍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晉朝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注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系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采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_激情偷乱人伦小说免费看_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_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3. <pre id="u1ext"></pre>
      1. <table id="u1ext"></table>